第七百六十五章 物竞天择(1 / 2)

大明春色 西风紧 1813 字 8天前

京师皇城柔仪殿内,大明朝廷内阁大臣及勋贵们,对开辟新的战场,已经到了决策阶段。

兵部拟定了完善的进攻方略。

中间那张大桌案上,摆着一副“神洲”东北地区的大地图。原先亚洲地区取名圣洲,后来有人写错了字,结果两年之间大伙儿都习惯用神洲,朱高煦也跟着用新名字了。

地图上画着的黄色团龙日月图,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上面还摆着若干小木船。

齐泰对围坐在周围的大臣们说道:“据探报,对马岛多山少田,守护大名宗氏可控制的武士民丁,大约五六百人,且与日本国其他大名关系疏远。聚居点有三处,主要城寨位于岛屿东南侧的对马港。

兵部拟调水陆两军进击,有两千料(按照明代计量尺度,排水约一千吨)的六桅宝船二艘,运送陆师五个百户队、以及火器军械。配有水轮的艋冲战船三艘,快船、哨船十只,防止海上倭寇袭扰战术。明军以大小十五艘战舰编队航行,同时下令朝鲜国的水陆协助。朝鲜军主要增援海上可能的袭扰,以及从巨济港运调粮草增援。

陆师占领对马港之后,明军将士、朝鲜军民,以及俘虏的当地日|本人,一起修建棱堡,以为长久之计。随军有工部营造署的官员,负责此事。另有守御司北署日本国指挥使随行,以便打探日本诸岛的形势,禀奏朝廷。”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但户部尚书夏元吉仍然没有放弃,他起身抱拳面对沉默的朱高煦,再次努力劝诫道:“蒙古诸部才是我朝边地的最大祸患,我朝国力有限,自应避轻就重。日本国只是无关痛痒之地,圣上诉诸兵戈,一定要慎重。战端一开,想收可能也收不住了。

洪武年间,日本国奸谍涉嫌与胡惟庸勾结,欲谋刺太祖。太祖大怒,下诏怒斥日本君臣,欲征伐日本国。太祖终未如此,亦因此故。日本国孤悬海外、路远难征,且无利可图。”

齐泰道:“据说日本国有金矿银山。”

“据说?”夏元吉用讥讽的神色面对齐泰。

就在这时,朱高煦终于开口说话了:“即便没有多少金银矿,日本国还有优质的硫磺,以及人口不少的集市市场。这是数百年的长远之计,现在的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他接着说道:“当年隋朝、唐朝都曾远征高丽,并重新开拓丝绸之路。从战略层面看,朕以为隋唐的上位者都是对的。

那时高丽的地盘已经扩张到辽东地区。这样一个有稳定的农耕产业与城镇的大国,其威胁隐患比游牧民族更大。因为游牧民族旋起旋灭,难以维持长达数百年;而农耕国家自有文明,稳步扩张,一旦失去控制,要重新收回来,便需经年累月,诸位请看安南国。

后来也证实,高丽一直想向辽东地区扩张,直到大明朝时期,朝鲜国李朝才认清了、无法与中原王朝抗衡的现实。

中原王朝一直无法制约日本国,让它完全脱离大国定下的规矩,它就是下一个高丽。日本国内

多灾害,且山地太多,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扩张。唐朝时,日本国还是一个荒蛮的部落联盟,就想去侵占新罗了。咱们大明朝现在没有致命的强敌,机会正好,不该再坐视不顾。

而隋唐时代的路上丝绸之路,此路已不通。海路才是将来的方向。”

“诸位爱卿。”朱高煦回顾左右:“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武将们纷纷附和。

齐泰也说道:“我朝选择对马岛宗氏下手,也是进可攻退可守,并不会陷入永乐年间、征安南国一般的处境。那宗氏包庇倭寇,我朝曾多番告诫,现在用兵是名正言顺。况且日本岛诸藩国与宗氏关系疏远,诸藩国自顾不暇,怕没那么容易帮它。”

朱高煦不等别人反对,立刻又道:“吾意已决,不用再劝了。”

众人纷纷起身,在桌案南边站好,然后跪伏在地:“臣等领旨,圣上万岁。”

朱高煦从椅子上站起来,踱了几步,稍作犹豫,终于开口道:“大伙儿恐怕忘了,咱们的祖先、最开始是怎么活下去的。神农氏号召百姓耕种五谷之前,世人以打猎、采集谋生。然后有了五谷、有了农业,才有了城镇和国家。从此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一隅、扩张到了万里疆域,走上了不断强盛的道路。”

朱高煦已经忍耐了很久,这时索性说道:“我们在农业带来的丰富物产中,已经沉迷了两千多年,其间诞生了一个个灿烂的王朝文明,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繁荣之中。朝中也并非不注重技术,负责农耕、天文时节、劝农的官员都兢兢业业,将华夏的农耕技术改进到了极致。但是……”

“只要诸位用心一想,就会发现,农业文明已经到头,没有上升的余地了。谁敢说,大明朝的物产一定比数百年前的宋代更丰富?即便比隋唐稍好,恐怕也好得有限。

诸位应该能醒悟,咱们自隋唐以来,千年间几乎没有多少进展。这与当年华夏先民的扩张相比,几乎不值一提。而且因为技术的限制,土地难以再继续扩张,人口却在不断增长,这就难逃每个王朝三百年的轮回宿命。就怕大明也没法例外。”

礼部尚书胡濙忙道:“大明定能千秋万代。”

朱高煦不置可否,接着说道,“在技术上向更高阶梯迈进,该到时候了。”

夏元吉问道:“不知圣上之意,更高阶梯是指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