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年轻甚至算得上稚嫩的脸庞,都充满了昂扬斗志。
此时李荩忱已经能够理解历史上唐太宗看着通过科举考试的学生们走入宫门时候的那种心情。
当真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荩忱点了点头,看着这些年轻人:“此次江南动乱,世家谋反,叛乱虽已平息,但是这是世家窃据的财产众多,大汉上下甚至没有足够的官员处理。这一次朕派遣你们前往吴郡和会稽,一来是希望你们能够作为大汉未来的中坚,进行学习和实践,二来也是希望你们能够相互配合、完成朕之重托!”
实践,是李荩忱对于书院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书本上学来的只是终究只是抽象化、理论化的,想要让这些抽象化的知识都变成对实际事物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实践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不管后世对于朱熹这个将伦理道德提高到至高无上地步的人,到底是抨击还是赞扬,李荩忱还是很欣赏他说的一句话,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亲身体会过、感受过,才知道事情的难易甚至才知道事情绝对和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不一样。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自己实际体会过才能真正了解的,单纯自己幻想自然不切实际。
所以这一次借助扫荡江南世家,李荩忱也是给这些学院的士子们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得以亲身体会作为一个官吏是什么样的,这要是换在原来,简直不敢想象。
因此李渊他们也分外珍惜这个机会。
这将使他们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官场,虽然只是基层,但是至少代表着他们已经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
读书、求学,他们期盼的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可用的知识的这一天。
陛下之重托,时代之重托都汇聚在自己的肩头,让这些年轻人感受到荣誉和骄傲的同时,也愈发的想要为之奋斗。
“出发!”李靖和李渊同时下令,他们两个虽然差不多的年纪,而且还是同姓,但是却并没有一丝亲近感。
在李靖看来,自己经历了北伐的金戈铁马,是陛下不折不扣的亲随,年轻一代之中当然有资格站在前列,而在李渊看来,李靖就算是再怎么厉害,又如何比得上自己这个血统纯正的天子门生?李靖再怎么样,也不过就是半路出家罢了,和金陵书院正儿八经毕业的学生当然不能一起比。
两个家伙都是年纪轻轻、心高气傲的时候,因此互相不服气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跟在李靖身后的那些吏员和跟在李渊身后的书生士子们,也都是相互看不对眼。
李荩忱看着这些人的背影逐渐远去,笑容仍未散去。
而身后的裴猗忍不住说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荩忱一摆手:“裴公尽管说。”
裴猗迟疑片刻,还是沉声说道:“臣观这些年轻人之间似乎相互不服气,恐怕他们一起相互配合的话会出现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