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无可挽回(2 / 2)

战争世界 闪烁 2911 字 1个月前

跟陈万钧通了热线电话之后,特鲁尼立即找来国务卿亨克尔,由国务院出面,让几家咨询公司对华夏在花旗借道两河国之后可能采取的行动进行分析与评估。有趣的是,这几家咨询公司给出的报告却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在“协议”生效之后,华夏肯定会立即以兑现承诺为由发起军事行动。有的认为“协议”本身没有具体的约束力,因此华夏会在观望一段时间之后再做决定。有的认为花旗只是借道,不是真正的军事入侵,华夏为了避免跟花旗爆发冲突,不会贸然出兵。只是,这些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全都认为,以华夏现任元首陈万钧所坚持的政策,只要能顶住华夏军方的压力,他个人更倾向于观望,而不是在事发后立即采取行动。

当然,这些评估报告的可信度,肯定得打上问号。

关键就是,那些所谓的“华夏问题专家”对陈万钧都不够了解。在回到中央之前,陈万钧并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甚至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他。在回到中央之后的五年里,陈万钧主要管内部事务,很少参与对外工作,仅有的两次外事访问去的也是几个跟华夏关系密切的亚非拉国家。

连陈万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不清楚,凭什么断定他所要采取的行动呢?

只不过,特鲁尼让国务院花钱去找咨询公司做评估分析,并不是需要建议与意见,而是需要一个拿来说服国会议员的理由。道理也很简单,国会议员更愿相信民间评估机构,而不是白宫与国务院。

按照特鲁尼的授意,亨克尔挑了两份较为有利的评估报告送交给国会。

从后事的发展来看,这两份评估报告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两份报告把花旗带入了战争。

要知道,按照花旗的法律,总统在和平时期能调动的只有海军陆战队,任何涉及到需要调动其他军兵种的军事行动都需要国会授权。没有国会授权,哪怕特鲁尼下达命令,军队也不会执行。如果特鲁尼绕过国会行使战争权,那么不需要国会发起弹劾案,联邦最高法院就能直接废黜他。

显然,在特鲁尼努力推动的这场战争中,需要的不止是陆战队。

这两份评估报告所产生的作用,其实就是让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国会议员相信,华夏不会介入在海湾地区的战争,至少不存在跟华夏爆发直接或者间接冲突的可能性,也就没有战败的风险。

既然保胜不败,有什么理由不打呢?

也就是这些议员改变了立场,才使得主战派占据了多数,最终通过了向总统授权的临时法案。

问题是,这能怪特鲁尼吗?

在克雷格的回忆录里面就明确提到,即便特鲁尼没有发动这场战争,当选的下任总统也会挥舞大棒。换句话说,发动战争并不是特鲁尼的特权,而是局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更重要的是,一直在推动战争的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起来,获得大量利益,以军工集团为首的制造业团体。

必须承认,克雷格的解释有一些道理。

特鲁尼成功推动《减税法案》,却没有能够在此之后让“基建法案”获得支持,由此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迅猛发展的花旗制造业需要一个消耗过剩产生的机会,其中以军工产业为首。

说得更直接一点,没有战争,把军火卖给谁?

要知道,在特鲁尼的大力扶持下,花旗的军火企业迅猛发展。不但f-22a实现复产,连f-35a的销量都超过了预期,还有海军的战舰、陆军的坦克战车,为了满足军事需求都在全速生产。问题是,到西元二零二五年的时候,由东海冲突所带来的军火热已经消退,而且花旗军火企业还要跟华夏军火企业竞争。在产能提升的同时,市场却在缩小,而过剩的产能显然需要通过消耗来获取更多订单。一场大规模战争,特别是花旗直接参与,正是大量消耗的关键所在。

只不过,克雷格看到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根本。

在根本上,依然是华夏迅猛发展对花旗产生的威胁。

如果特鲁尼没有发动这场战争,而是把决策权留给下任总统,那么下任总统就一定会发动战争吗?要知道,大选还没开始,就算共和党竞选人暂时领先,也未必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民主党在大选中胜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幅度降低,至少民主党竞选人一直主张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与华夏的矛盾。如果下一任总统没有坚持特鲁尼的路线,拖上四年,甚至八年,那么还有必要发动战争吗?至少对那些能影响白宫,也能通过各种看不见的手段控制国会的势力来说,根本不可能指望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既然一切都已准备就绪,那么由谁来发动战争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个角度看,制造这场战争的不是特鲁尼,而是花旗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与军火巨头。这一点,在国会给总统授权的表决中就能看出来。众议院的四百多名议员中,有接近一半会在任何情况下投赞成票,而他们代表的就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与军火巨头,参议院更是有半数以上的参议员会无条件的支持授权。

陈万钧做了最后的努力,却没能挡住滚滚前进的花旗战车。

其实,这也说明,在国家利益面前,不管是华夏元首、还是花旗总统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权。